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接合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工业、食品、医药、生物防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接合菌为有害菌。西藏地区接合菌只有少数零星的报道,其系统调查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大量潜在的物种需要分离、鉴定、认识、保藏和开发。【目的】了解西藏地区的接合菌物种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现状,为该地区有害接合菌的控制和有益接合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对西藏全境7个地区19个代表县的701个样品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得到单菌落,然后进行形态和分子(SSU、ITS和LSU r DNA)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多样性以及优势和稀有属种分析。【结果】得到西藏接合菌10属26种,包括5个西藏已知种和21个西藏新记录种;其中4个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类变形被孢霉(Mortierella amoeboidea)、球孢高山被孢霉(M.globalpina)、灰褐毛霉(Mucor brunneogriseus)、暗色毛霉(M.fuscus)。西藏接合菌的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间的物种数量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波密县、米林县、当雄县和八宿县。属种分析显示,西藏接合菌的2个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毛霉属(Mucor);3个优势种为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常见属8个,分别是犁头霉属(Absidia)、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根毛霉属(Rhizomucor)、根霉属(Rhizopus)、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伞形霉属(Umbelopsis)和接霉属(Zygorhynchus);常见种9个,稀有种14个。【结论】西藏地区接合菌资源丰富,各地区生物多样性差异显著,稀有物种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提示西藏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拉萨拉鲁湿地夏季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6~7月,对拉鲁湿地5个生境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41类,18 446只,隶属于3门7纲14目32科17属。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线蚓科,占总捕获量的10.95%。常见类群有27类,占总捕获量的84.63%,其中螨类占总捕获量的32.5%,弹尾类占总捕获量的31.43%。各生境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类在土壤各层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5个生境分布的土壤动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从大到小依次为3#>5#>4#>1#>2#。5个生境间土壤动物的相似程度由极不相似到中等不相似(S值为0.105~0.400)。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青稞麸皮油,研究超临界CO2(SC-CO2)萃取青稞麸皮油对高血脂症大鼠的降脂作用。SC-CO2萃取青稞麸皮油得率为18.53%;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59.57%)、十八碳烯酸(17.57%)、棕榈酸(15.07%)。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症模型大鼠并同时用青稞麸皮油灌胃,三周后测定大鼠血清TG、TC、LDL-C、HDL-C和AI。SC-CO2萃取青稞麸皮油显著(P<0.05或P<0.01)降低高血脂症大鼠TG、TC、AI水平。说明SC-CO2萃取青稞麸皮油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有很明显的调节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为实现青稞麸皮油的产业化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甲醛可引起机体一系列异常反应,针对解剖工作者所处的工作环境,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使用检测仪器和定期进行体检来预防甲醛对机体的危害,在防治职业病的发生的基础上,认识到职业病在工作环境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可以对疾病进行早发现和早治疗,并对职业病的法律维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砂生槐群体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来自西藏不同地区11个群体的砂生槐作为研究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测定11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应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筛选,运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群体的砂生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砂生槐属于典型的等面叶,各群体砂生槐的叶肉组织中都存在有海绵组织,海绵组织位于上下栅栏组织之间。不同群体砂生槐的解剖结构指标中,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主脉维管束直径和紧密度等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栅海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它指标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2)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和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可以作为分析抗旱性的主要指标,而其它指标可以作为辅助指标。(3)群体LS1、NY1抗旱性较强,而NC1与YL1抗旱性较弱。对于砂生槐来说,影响其抗旱性的主要解剖结构指标包括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和上表皮角质层厚度,这几项指标可以基本上反映出不同群体砂生槐抗旱性的一些差异;但是,如果要准确评价砂生槐的抗旱性,还需要考虑砂生槐种子萌发和幼苗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等来综合评价不同群体砂生槐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雄色保护区内不同海拔环境中峨嵋蔷薇节瘤结构、发生的情况、发生规律及其功能的生态学效应。结果显示:(1)峨嵋蔷薇节瘤是由木质部增生致密组织形成不规则的无髓的轮纹结构,节瘤膨大由于分生组织形成植物肿瘤,由大量大小宽10~15 μm×长25 μm×高30 μm的细胞组成。(2)节瘤的发生与植物自身的生长状况显著相关,节瘤发生的密度与海拔梯度的关系不大.而与盖度和植株的高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81<0.01)。(3)研究区域尺度范围内,峨嵋蔷薇是区域内离散分布的重要种群,可见的节瘤枝干年龄大于9年,通过节瘤实现灌丛中个体的自疏作用,保持灌丛和整个种群的竞争优势。结论:峨嵋蔷薇的节瘤是与植物自身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节瘤实现灌丛中个体相对快速增长和死亡,实现灌丛内个体在疏减,该文丰富了自疏现象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西藏人工造林作业区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西藏将要造林作业区的土壤肥力水平,对6个地市524个造林作业区的土壤样本进行了养分测定,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 西藏造林作业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425~1.972,土壤综合肥力水平一般的作业区数量占64.9%,贫瘠的占34.9%,肥沃的占0.2%.各属性分肥力指数均值表现为: 碱解氮>pH>全氮>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全磷>全钾,指数值为0.654~2.643,全氮、碱解氮的肥力水平主要为肥沃、很肥沃,速效钾、有机质、全磷的肥力水平主要为一般,有效磷、全钾的肥力水平主要为贫瘠,土壤酸碱度适宜.各地市造林作业区平均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表现为: 林芝市>昌都市>山南市>拉萨市>日喀则市>阿里地区,其中,阿里地区、日喀则市、拉萨市造林作业区土壤综合肥力水平为贫瘠,昌都市、林芝市为一般,而山南市一般和贫瘠的数量相当.西藏造林作业区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总体偏低,土壤综合肥力、土壤各属性肥力水平由西北部的阿里地区至东南部的林芝市逐渐趋好,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不同群体间和群体内砂生槐天然种子富含生物碱含量与组成的差异,该研究选取来自西藏“一江四河”流域、海拔2 900~4 100 m范围内10个群体的砂生槐种子作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个群体300个单株种子重要生物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含量,应用SPSS软件分析了地理分布特征与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及群体遗传变异关系,以筛选生物碱含量较高的群体,为砂生槐药物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0个群体的砂生槐种子中均含有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和槐果碱,含量依次为:氧化苦参碱(46.18~64.08 mg/g)>苦参碱(1.14~9.82 mg/g)>槐果碱(0.08~1.16 mg/g),其中氧化苦参碱占生物碱总量的90%以上,且群体4中含量最高(64.08±7.37 mg/g);其他微量生物碱在群体3中含量最高;群体间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和槐果碱均差异极显著(P<0.01)。(2)氧化苦参碱群体内和群体间变异相对较小,苦参碱和槐果碱群体内和群体间变异系数均较大,而且氧化苦参碱和槐果碱的群体间变异均大于群体内变异,苦参碱的群体间变异小于群体内变异。(3)氧化苦参碱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117*),苦参碱与海拔、经度和纬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 < -0.326**),其他关系不显著。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和槐果碱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 <-0.162**),而苦参碱与槐果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0.789**)。(4)聚类分析将10个群体聚为4类,各类间的距离差异比较大,且大多与地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0、5%、10%、15%、20%、25%)的PEG 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上游3个关键酶活性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PEG 6000胁迫浓度的增加,3种紫花苜蓿叶片中PAL(苯丙氨酸解氨酶)、C4H(肉桂酸 4 羟基化酶)和4CL(4 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不同酶类之间响应存在差异,即PAL活性在10% PEG 6000胁迫浓度下最高,C4H和4CL活性则在15% PEG 6000胁迫浓度下最高,且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2)3种紫花苜蓿植株地上部总黄酮含量和8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随着PEG 6000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10%~15% PEG 6000胁迫浓度时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相应对照。(3)各品种紫花苜蓿叶片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其关键酶活性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即紫花苜蓿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上游3个关键酶活性与其地上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密切的关系。研究认为,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可以通过促进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上游关键酶活性的变化来调节紫花苜蓿植株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且适度干旱胁迫能显著促进相关酶活性增强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西藏真菌资源调查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布次仁  旺姆  刘小勇 《菌物学报》2016,35(9):1025-1047
西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地形复杂,生境多样,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真菌资源。本文归纳统计出西藏真菌总计185科551属2 599种,其中包括真菌高阶分类单元壶菌门12种、接合菌门20种、球囊菌门70种、子囊菌门764种和担子菌门1 733种,并对各门进行了物种数量分析,列出了优势科。西藏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共统计出食用菌468种、药用菌243种和毒菌135种,对这些代表类群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展望西藏真菌资源调查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